春季飲食注意事項
春季(立春起至立夏止)是萬物生長、萬象更新的季節。春季該攝取哪些營養以及怎樣調整飲食呢?很簡單,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順口溜來概括:“春天里來日漸暖,厚味飲食應轉淡,時鮮蔬菜要多食,酒肉辛辣要少吃,健康長壽有保障?!?/span>
1、飲食要營養平衡
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,春季強調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、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,防止飲食過量、暴飲暴食,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。
2、春季飲食養肝為先
按中醫觀點,春季養陽重在養肝。在五行學說中,肝屬木,與春相應,主升發,在春季萌發、生長。因此,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。且春季是細菌、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,肝臟具有解毒、排毒的功能,負擔較重,而且由于人們肝氣升發,也會引起舊病復發,如春季肝火上升,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,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。中醫認為,春在人體主肝,而肝氣自然旺于春季。如果春季養生不當,便易傷肝氣。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,保持人體健康,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。
3、飲食要養陽
陽,是指人體陽氣,中醫認為“陽氣者,衛外而為”,即指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,可使人體堅固,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。春天在飲食方面,要遵照《黃帝內經》里提出的“春夏補陽”的原則,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,以使人體陽氣充實,增強人體抵抗力,抵御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里亦主張“以蔥、蒜、韭、蓼、蒿、芥等辛嫩之菜,雜和而食”。另一方面,由于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,故在飲食上養陽,還應包括溫養腎陽之意。春天時人體陽氣充實于體表,而體內陽氣都顯得不足,因此在飲食上應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。目前除了蓼、蒿等野菜已較少食用外,蔥、蒜、韭等都是養陽的佳品。
4、多食甜,少食酸
唐代醫生孫思邈說:“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養脾氣?!币馑际钱敶禾靵砼R之時,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,多吃些甜味的飲食,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。我國醫學認為,脾胃是后天之本,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,脾胃之氣健旺,人可延年益壽。但春為肝氣當令,根據中醫五行理論,肝屬木,脾屬土,木土相克,即肝旺可傷及脾,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。中醫又認為,五味入五臟,如酸味入肝、甘味入脾、咸味入腎等,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,會加強肝的功能,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,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。有鑒于此,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,以防肝氣過于旺盛。而甜味的食物入脾,能補益脾氣,故可多吃一點,如大棗、山藥、鍋巴等。
5、飲食要清淡
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,飲食宜溫熱,忌生冷。在動物食品上,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,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后容易產生飽腹感,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。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,以驅寒暖胃;有哮喘的人,可服點生姜蜂蜜水,以潤燥鎮喘;有慢性氣管炎的人,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。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,以免助火傷身。
6、平時要多喝水
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,有利于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,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。此外,補水還有利于腺體分泌,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。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,可有助于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,促進人體陽氣生發,郁滯疏散。而適量飲茶,還可提神解困,但春季不宜貪冷飲。
7、多食蔬菜
人們經過冬季之后,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、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,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、口角炎、舌炎、夜盲癥和某些皮膚病等。因此,隨著春季的到來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,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,以便營養均衡,身體健康。
夏意事季飲食注項
每到炎熱季節,很多人胃口不好,消化功能降低,且易出現乏力倦怠、胃脘不舒等癥狀,有的發生胃腸道疾患。因此,炎熱季節必須講究飲食調節,采取相應的對策。
一、注意增加一些苦味食物??辔妒澄镏兴纳飰A具有消暑清熱、促進血液循環、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。熱天適當吃些苦瓜、苦菜,以及啤酒、茶水、咖啡、可可等苦味食品,不僅能清心除煩、醒腦提神,且可增進食欲、健脾利胃。
二、注意補充鹽分和維生素。高溫季節每人每天補充維生素B、維生素C及鈣、鈉等營養素,這樣可減少體內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,有益于健康??啥喑砸恍└缓鲜鰻I養成分的食物,如西瓜、黃瓜、番茄、豆類及其制品、動物肝腎、蝦皮等。
三、注意不可過食冷飲和飲料。氣候炎熱時適當吃一些冷飲或飲料,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。雪糕、冰磚等是用牛奶、蛋粉、糖等制成的,不可食之過多,過量會使胃腸刺激,引起不規則收縮,誘發腹痛、腹瀉等疾患。飲料品種較多,大都營養價值不高,還是少飲為好,多飲會損傷脾胃,影響食欲,甚至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。
四、注意不能把啤酒當飲料喝。夏天氣溫高,人體出汗較多,消耗也大,易疲乏。如果再不斷地喝啤酒當飲料來解渴,由酒精造成的“熱乎乎”的感覺會不斷持續,口渴出汗現象將更加厲害。這樣不僅達不到解暑的目的,反而會降低人的思維能力和工作效率。
五、注意補鉀。暑天出汗多,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較多,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,會引起倦怠無力、頭昏頭痛、食欲不振等癥候。熱天防止缺鉀比較有效的方法,是多吃含鉀食物,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,可酌情吃一些草莓、杏子、荔枝、桃子等水果;蔬菜中的青菜、大蔥、毛豆等含鉀也豐富。
六、注意滋補。夏天需要滋補,而以清補為原則。清補的含意是挑選的食物要利于滋陰、健脾、祛暑、化濕。諸如鴨肉、鯽魚、蝦、食用蕈類(香菇、蘑菇、平菇、銀耳等)等等。此外,亦可進食一些綠豆粥、扁豆粥等“解暑藥粥”,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。
七、注意飲食衛生。膳食現做現吃,生吃瓜果要洗凈消毒。在做涼拌菜時,應加蒜泥和醋,既可調味,又能殺菌,而且增進食欲。飲食不可過度貪涼,以防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。
八、注意就餐規律。夏季要按時進餐,不能想吃就吃、不想吃就不吃,這樣會打亂脾胃功能正?;顒?,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亂,導致發生胃病。
秋季飲食注意事項
秋季天氣干燥,不能暴飲暴食,不能吃太多刺激食品,不可生冷不忌,不能亂補。
1.不要暴飲暴食
一般人到了秋季,由于氣候宜人,食物豐富,往往進食過多。攝入熱量過剩,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,使人發胖,俗話叫“長秋膘”,在秋季飲食中,要注意適量,而不能放縱食欲,大吃大喝。
2.少吃刺激食品
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、辛辣、燥熱的食品,如尖辣椒、胡椒等等,應當多吃一些蔬菜、瓜果,如冬瓜、蘿卜、西葫蘆、茄子、綠葉菜、蘋果、香蕉等。另外,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,因為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,都有散發的功用,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。
3.飲食不要過于生冷
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涼,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,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。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,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,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。
4.進補不能亂補
秋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,但是進補不可亂補,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,要注意進補適量,忌以藥代食,藥補不如食補。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,具體包括如烏骨雞、豬肺、龜肉、燕窩、銀耳、蜂蜜、芝麻、豆漿、藕、核桃、薏苡仁、花生、鴨蛋、菠菜、梨等,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,則功效更佳。
冬季飲食注意事項
中醫理論認為,無論大自然還是人體的生命活動,陰陽兩方面都在此消彼長。秋冬之時,萬物斂藏,人體也應順應自然,使精氣內聚,從而抗病延年。明代醫學家張景岳指出,“有秋冬不能養陰者,以致春夏多患火證?!敝腥A中醫藥學會理事、中日友好醫院中醫科晁恩祥提醒大家,秋冬養陰,首先要規律作息生活,保障充足的睡眠、盡量避免熬夜,睡眠不足很容易損耗陰血、招來火氣。此外,還可從以下5個方面加以注意,讓身體收藏陰精、潤養五臟。
1、重食療
天氣轉涼,很多人又開始不加節制地吃辣,卻不知“無辣不歡”很容易“引火上身”,對養陰不利。因此,辛辣食物、煙酒等要盡量控制,吃辣后比較好吃點酸,能滋陰潤燥、緩解上火,如柚子、山楂、西紅柿等。此外,秋冬進補要講究“平補”,蓮藕、杏仁、百合、銀耳、荸薺、秋梨、蜂蜜等,都是不錯的養陰食物。如果出現手腳發熱、口舌生瘡、大便干結等明顯的陰虛癥狀,可在醫生指導下,適當用些養陰的中藥,如麥冬、沙參等。
2、勤喝水
水是生命之源,也能養陰。秋冬季節天氣干燥,更要隨身帶著水杯,及時補充水分,而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時再猛喝一通。想要趕走“秋燥”,除了喝白開水外,還要利用好一個“寶貝”——蜂蜜。早晚將蜂蜜直接調入溫水中飲用,更能起到潤腸通便、養陰潤燥的效果。
3、吞唾液
古人認為唾液十分珍貴,不惜用“金律玉液”來稱贊。適當吞咽唾液,的確有益健康長壽??稍谄鸫睬昂团R睡時,閉目靜坐,先叩齒30次,再用舌頭舔上顎及上下牙齒,待唾液滿口時,分兩三次咽下。然后稍停片刻,緩緩深呼吸,吸氣時肛門收緊、呼氣時放松,連續30次左右,有助于滋陰降火、固齒益精。
4、調精神
入秋后,有人因為上火而心煩氣躁、愛發脾氣,還有人因為秋冬蕭瑟觸景生情,時常心情低落、傷感不止,情緒也大起大落。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,但要注意調節,思慮過度、大發雷霆都不利于養陰。情緒不好時可選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,出去走走,多做深呼吸,吐故納新,幫自己消除不良情緒。還要學會自我開解,笑對煩惱,寬容待人。
5、巧鍛煉
天冷時節人體血管收縮,并不適宜做舉重、猛跑等高強度的劇烈運動,運動時間也不宜太久。此時,適合打太極拳、練氣功、瑜伽等節奏舒緩、動作舒展的鍛煉,可以調暢氣機,促進經絡氣血運行,加強新陳代謝,從而調養身心、養陰護體。
聯系人:徐小姐
電話:0512-52528818
郵箱:honghe52528818@163.com
網址:www.descriptioncards.com
地址:常熟市古里鎮金湖路3號4號樓1層
Copyright ? 常熟市紅河餐飲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:蘇ICP備16014799號 主要從事于常熟快餐公司,常熟快餐配送,常熟食堂承包, 歡迎來電咨詢! 服務支持: